一般常見的備受討論的美白成分,如左旋C、熊果素、麴酸...等。

其實,效果差不多,只是他們的機制不同,在下面做各介紹。

左旋C---利用氧化還原反應,將黑色素還原
維生素C是最早被醫學界肯定的美白劑。一般的維生素C是水溶性,對皮膚的滲透力較差,只能作用在角質層,而且接觸到空氣後容易氧化,若要加在化妝品中,一般多需要與金屬結合,以增加穩定性,若又再與棕櫚酸酯結合,或與磷酸鎂、磷酸鈣結合,可生成酯鹽類的脂溶性維生素。脂溶性維生素,才能夠較容易甚透到皮層中。
缺點;由與氧化還原機制是可逆的,所以需要持續使用,若不持續使用,無色的還原型麥拉寧色素會自行緩慢的回復成氧化態的黑色。

熊果素---利用抑制酪胺酸酵素的活化、破壞黑色素細胞
通常在保養品中須添加2%以上效果較佳,一般可添加3-5%。利用再皮膚上水解生成葡萄糖與對苯二酚來抑制酪胺酸酵素的活動,進而達到美白效果。熊果素也是懼光的,一般白天使用的會加入高濃度的紫外線吸收劑,才能確保不會變質。或是添加入維生素E即可防止其氧化,並可捕捉因日曬而產生的自由基。

麴酸--利用銅離子的螯合作用
最早發源於日本清酒釀造業,由米麴菌屬的麴菌分泌物萃取出的成分,具抗菌作用,發酵中可抑制其他菌種生長。利用有如螃蟹般多爪結構的化學試劑,抓取酪胺酸脢在活化過程中的必需物質--銅離子,因銅離子可作為酪胺酸脢的輔脢,當抓住了銅離子後,可以讓酪胺酸脢失去活性,便可抑制黑色素生成。使用上無特定限量,製作時會因為麴酸的不穩定導致產品變色,因此產品中需要添加入相當多的抗氧化劑和紫外線吸收劑。

對苯二酚--破壞黑色素母細胞,也具有凝結酪氨酸酶酵素的作用
斬草除根的方法,破壞黑色素母細胞,使細胞結構改變,已達永久性美白效果。但此方法會因為使用不當或是長期使用導致皮膚病變,相當危險不智的作法,需慎行。對苯二酚對皮膚可能有刺激性、過敏性、常引起皮膚發紅;產生紅斑後,就算停止使用,紅斑也需要1-2星期才會退掉,也曾經引發白斑症。目前在先進國家與國內是禁用的!!

杜鵑花酸--凝結酪氨酸酵素 
美白用量20%,經體外實驗證實有抑制黑色訴形成的作用,在醫學美容上作為消退因黑色素沉著所造成的黑斑,和其他成分比較,最大優點為--即使經由口服也不具毒性,安全性高,但美白的功效並不如其他成分。主要有抑菌效果,根據資料顯示,杜鵑花酸治療粉刺的效果是100%,治療丘疹、膿皰的效果是65%,因此多用於治療青春痘的藥膏中。

目前衛生署通過合法的美白成分只有:維生素C磷酸鎂複合物、麴酸、維生素C醣甘及熊果葉素等四種,而且在使用的濃度上限方面也有嚴格的限制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糖衣獅子Rub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